江东时评|南京大学淡化国际排名:“实至”自有“名归”
作者:慧检测系统 发表时间:2022-04-21 19:31:20 浏览次数:368
一则“南京大学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”的消息,近日引起关注。对于南大的做法,赞许者甚众,认为这项务实之举在中国顶尖高校中首开先河;也有人对此感到担忧,觉得“双一流”的参照系就是国际同行,不要国际排名何来衡量标准?这些声音,都体现了公众对高校办学方向和路径的关心。
王安石有言:“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,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”大学办学,其实一直有个“名”和“实”的问题。就拿各种大学排名来说,不管挂的是什么名头,都不可能排出一个没有争议的榜单。这说明,“名”与“实”完全相符很难做到。但也要看到,不管是谁来做综合排名,中国大部分高校(特别是C9名校)位置总是相对稳定的。这又说明,尽管存在偏差,大学的“名”和“实”还是有可能做到大体吻合的。问题只在于,高校办学是“为名求实”,还是追求“实至名归”?
应当说,给大学排名大多是商业化、市场化行为,教育主管部门并不提倡简单的综合排名。尽管这样,在没有更好判断标准的情况下,考生家长、用人单位等往往要把大学排名当作重要的参考依据,高校完全无视相关排名并不可取。在这方面,有的大学过于看重排名,主动迎合或被动配合相关排名机构,拿钱买名、交费进位,助长了大学排名中的不正之风;还有的高校,为名所累、被名所困,把办学目标与大学排名相捆绑,甚至将其作为办学的“指挥棒”。这些都是在办学理念和方向上出现了偏差。
名气是大学重要的无形资产。高校办学不是不要“名”,而是要摒弃“虚名”、不做“虚功”。以国际排名为例,由于文化背景有别、教育制度不同,加之受制于商业运作,有的大学排名就经常出现违背国人认知的情况,这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甄别对待,而不应当把这样的排名作为评价的标准、努力的方向。中国高校自然应当扎根中国大地,遵循办学规律、聚焦内涵发展、办出中国特色,一切从实际出发、一切靠实力说话。只要实力上来了,何愁“名”不副“实”?事实上,越是顶尖牛校越是有底气淡对大学排名。原因无他,实力使然。
创一流高校、建一流学科,都需要有世界眼光。淡化国际排名,不是不要国际参照,而是要以开放的胸怀、务实的态度,对国际排名做科学、理性的审视、梳理,审慎确定“对标”的对象与方式。换句话说,对国际排名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。这是对大学排名理性纠偏的具体体现,也是高校办学应有的开放视野。不管是综合排名还是学科排名,它们只能作为高校办学的“参照线”,而不应成为“指挥棒”;也只有凭借中国特色和顶尖实力阔步走向世界,这样的中国高校才能赢得全世界的普遍尊重。
本站声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。
行业资讯相关资讯
- 重庆市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各类别校考资格线
- 山西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音乐类、舞蹈类、书法类专业校考资格线
- 关于山西大学、太原师范学院部分艺术类专业批次调整的公告
- 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在“中国光谷·华为杯”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
- 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展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专项行动
- 南昌航空大学原创舞剧《第一面军旗》获江西省“一校一戏”展演活动一等奖
- 山西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统考(音乐类、舞蹈类、书法类)专业成绩揭晓
- 潍坊职业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开展“心连心·共育人”家访活动
- 潍坊职业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开展“我是绳王”跳绳体能活动
- 滨州职业学院刘荩一调度学院重点项目建设工作